图解《全国生态保护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》
近日,环保部印发《全国生态保护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》。环保部表示,印发文件是为了落实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,通过强化生态监管、完善制度体系,促使生态空间得到保障、生态质量稳中有升、生态功能逐步改善,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。
具体内容
现阶段,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:
-
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
-
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
-
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
存在的机制体制和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有:
-
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
-
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
-
监督管理的基础能力薄弱
对于“十三五”时期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,《纲要》明确,到2020年:
-
生态空间得到保障
-
生态质量有所提升
-
生态功能有所增强
-
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得到遏制
-
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水平明显提高
-
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取得成效
-
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
-
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
具体工作目标是:
-
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,管控要求得到落实,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形成
-
自然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,管护能力和保护水平持续提升,新建30~5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完成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,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.8%左右(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)
-
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与评估,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,加大保护力度,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率达到95%
-
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基本建成;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得到健全
-
推动60~10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一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,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明显。
为达到以上目标,《纲要》共明确了四大主要任务及4项保障措施。主要任务包括:
-
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
-
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
-
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
-
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。
4项保障措施包括:
-
完善法律法规
-
健全体制机制
-
强化科技支撑
- 推动共同保护